美國稻米源起於1685年,懷著理想衝勁的拓荒者更首度將稻米帶到美國栽種。當時人們並未蓄意引進稻米,而是一艘從馬達加斯加島出發的帆船,擱淺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查里斯頓港,該船船長甑予小量的「金稻米種子(Golde Seed Rice)」給當地的栽種者。

1726年「卡羅萊納黃金米」已經成為全世界優質米的標準

卡羅萊納州及喬治亞洲的新墾地擁有豐沃且平坦的土壤,被認定為稻米栽種的理想地區,在公元1726年,查里斯頓港總計輸出4500噸的「卡羅萊納黃金米」,往後更成為全世界優質米的標準。在美國獨立的50年後,稻米更變成該國一項主要的農業。

直到1884年,工業革命(Machine Age)開始對美國人民的生活產生全面性的影響。位於西南區的路易斯安納州及東南區的德州的廣大農場,由於地質較為堅硬,可以承受愛荷華州栽種麥穀的重機械設備,因此開始大量的採用大型機械耕作稻米。

在此同時,1849年美國加州掏金熱,將各國的掏金夢想家吸引至當地,其中約有4萬名以稻米為主食的中國移民。為滿足這些移民的需求,稻米的栽種反而一躍成為必備的糧食。加州沙加緬度山谷的農民發現,稻米對當地不適宜其它穀類栽種的高黏性土質反而適應良好,便開始大量的栽種,於是在1920年間,加州成為美國主要的稻米生產州。

Leave a Reply